24日,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吹風會上,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、研究員範劍平表示,從一季度經濟表現來看,我國經濟仍然在合理區間運行,不過下行壓力依然很大。他同時表示,面對下行壓力,要把穩增長與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緊密結合起來,進行宏觀調控。
  從經濟增長率上看,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.4%;物價方面,一季度CPI漲幅達2.3%,漲幅低於去年同期;就業方面,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崗位300多萬個;從國際收支平衡來看,中國仍然保持順差。範劍平認為,以上四個宏觀調控的主要指標都處在比較合理的區間,沒有突破上限和下限,“現在的經濟增速對物價上漲的壓力並不大,同時就業又很穩定,是比較合理和正常的。”
  今年前三個月,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速逐漸下降,3月份的進出口總額下降幅度也高於前兩個月。“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。”在範劍平看來,這一方面來自中長期結構性因素帶來的影響,另一方面也有來自前期刺激政策帶來的後遺症,集中表現在產能嚴重過剩直接導致工業品生產價格指數(PPI)連續25個月下跌,“這會對企業效益和下游投資的積極性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。”
  此外,增速趨緩中有我國主動減速的原因。範劍平表示,環境問題正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硬的約束,鋼鐵、有色、建材等高污染高能耗行業正因淘汰落後產能而出現減速,而新增產業的培育尚需一段時間,不會馬上見效。
  那麼,經濟“穩增長”的需求又該如何滿足
  “不能為穩增長而穩增長,不能簡單放鬆貨幣政策、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來穩增長,這樣做可能效果比較快、比較猛,但是也會有很多後遺症。”範劍平認為,國務院正在探索的宏觀調控“新藥方”,是把穩增長與促改革、調結構、惠民生緊密結合起來,“可能見效慢一些,但一旦見效,可持續性會更乾特別是更註重激發經濟內生活力,會使將來經濟發展更加健康。”
  對宏觀調控“新藥方”,範劍平進行了詳細闡述:
  把穩增長與促改革緊密結合。其中,既包括政府自身通過簡政放權、減少審批來激發社會投資的活力,也包括向民間資本開放更多領域,讓其有更大施展空間;
  把穩增長與調結構緊密結合。最近一段時間,我國在調整能源結構方面的政策就非常鮮明,支持環境污染小的清潔能源,鼓勵煤炭、火電等通過技術創新向清潔能源轉變。這些政策客觀上會有穩增長的效果,但是它本身更重要的是調整能源結構,使經濟增長建立在更加清潔的能源基礎上,提高經濟增長質粱
  把穩增長和惠民生緊密結合。今年保障房的投資力度會比去年更大,這會抵消商品房投資帶來的影響,對穩增長也能起到一定作用。
  此外,範劍平還認為,對於新的經濟形勢,不能簡單拿“老眼光”來看待。比如,去年我國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,今年一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至49%,這就使第三產業的走勢對GDP影響更大;再如,我國就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,第三產業新創造的就業崗位在就業增量中的比重不斷上升,也使得每增加1個就業崗位所要求的GDP不像過去那麼高,“對這些經濟結構中的新特點,要有更加充分的認識,才能對經濟形勢有更加準確的判斷。”(記者 劉志簽  (原標題:專家表示一季度經濟仍處合理區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w58nwmy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